抱團求生成為眾多中小鋼企的退路
抱團求生成為眾多中小鋼企的退路
抱團取暖吧!三家位於中國河北省的中型鋼鐵製造商正懷揣著這種期望。*起碼,他們在宣布合並後為新公司注冊的名稱—普金華集團顯示了三者共擔苦難的決心:普、金、華分彆來自三家公司的原稱。 6月24日,在河北省武安市財富國際大酒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新金鋼鐵有限公司和興華鋼鐵有限公司決定主動合並。這三家中等規模的民營鋼鐵廠商欲組成河北省排名前五的鋼鐵集團,以避免關門的厄運。該省是中國的鋼鐵重鎮,占據全球十分之一的產 能。 但鋼鐵行業糟糕的表現給這種期望蒙上了陰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出,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鋼企處於虧損狀態,平均利潤率低至前所未見的0.13%,情況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機時更加糟糕。這意味著以目前的現貨價格計算,賣出一噸普通鋼材獲得的利潤僅為4元,相當於一瓶250毫升的可口可樂。這是下遊房地產業持續低迷導致的直接後果,而鐵礦石由於物流費用增加引起的價格上漲*終將本已過剩的鋼鐵業推向懸崖。 北京的霧霾天氣也加速了一些鋼企的厄運。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推出了曆史上*為嚴厲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河北省首當其衝,尤其是那些中小規模且技術落後的公司。該省計劃在6年內關閉超過三分之一的鋼鐵產能,總計接近1億噸。這相當於將世界*大的鋼鐵製造商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公司整個關閉。 抱團求生成為眾多中小鋼企所剩無幾的退路。它們相較於鋼鐵業的巨頭公司不僅規模處於劣勢,且技術和生產設備也相對落後,在產業鏈的低端互相拚殺。同時,鋼鐵是資金和人力密集的行業。銀行收緊資金時,中小型鋼企往往被動不堪;而且任何一家鋼廠關門都意味著大批工人的失業,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不過,從以往的經驗看抱團難以奏效。上半年,中國*大的鋼鐵製造商河北鋼鐵集團宣布放棄整合省內12家中型民營鋼企的計劃。這種慘淡的結局與三年前那場隆重高調的簽約儀式構成冷酷的反差。河北省冶金工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向《環球企業家》指出,河北鋼鐵自身的虧損導致該公司已無力推進這項規模龐大的整合。不過,河北鋼鐵集團高層也曾在一些會議上表達了自己的苦衷,稱民營鋼企並非情願被收編,對其實施的管理配合不足。至此,鋼鐵業國企與民企的整合模式宣告失敗。 普金華集團稱自己在嘗試鋼鐵民企間自主整合的新路徑。該集團成立時的會議紀要指出,“那些已經失敗的整合說明隻剩下自主聯合這一條路了”。他們計劃合並成為一家擁有三座鋼鐵生產基地的集團公司,並有意進一步引入戰略投資者,甚至希望在未來完成上市。 但這冇有贏得更多的掌聲。普金華集團此次並未透露更多整合的細節。知情人士稱,隱患在於三家公司在集團內仍是獨立核算,而此前河北省鋼鐵產業*大的問題不是缺乏整合計劃和方案,而是“整而不合”。此前,唐山和普金華集團所在的武安地區曾在政府主導下進行多起民營鋼廠的整合,但類似鬆散模式下實際上仍是各自為政,*終均不歡而散。 不妨看看一些大公司的做法。事實上,它們同樣處於曆史上*糟糕的時刻。全球頭號公司安賽樂米塔爾去年亦出現近幾年*大的年度虧損,但它們對公司產品結構的調整從7年前便開始了,這甚至早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該公司逐漸關閉了位於歐洲的數家煉鋼廠,並在金磚國家投建新產能,用於生產汽車鋼板這樣的高等級鋼材。安賽樂米塔爾在*新的財務報表中預計其今年的利潤將大幅上漲至500億元以上,這是占據世界一半以上鋼鐵產能的中國去年所有公司利潤總和的十倍。 歐洲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集團的轉型更加讓人驚歎。該集團在過去三年中剝離了一半的鋼鐵業務,並將其壓縮至該集團業務收入的30%。以不留情麵著稱的蒂森克虜伯集團董事會主席海裡希·赫辛根(HeinrichHiesinger)已將這家具有200年煉鋼曆史的公司魔術般地變為高科技巨頭。他上月在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稱,該集團仍準備繼續出售位於巴西的一家大型鋼廠。 中國頭號鋼鐵公司寶鋼集團則選擇繼續增強對上遊資源的話語權。該集團在幾天前宣布,其與一家澳大利亞合作夥伴聯合收購礦商阿奎拉(AquilaResources)公司90%股份。該礦商在澳大利亞擁有鐵礦石和硬焦煤項目。麥肯錫(McKinsey)就此發布報告稱,寶鋼集團在國際鋼鐵業的地位正與日上升。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該集團*近三年增加了對非鋼產業的投資。寶鋼***徐樂江表示,該公司正從製造向服務領域延伸,並尋求新材料和節能環保領域的突破。 沙鋼集團的計劃更為大膽。作為中國*大的民營鋼企,該公司製定的戰略是“十二五”期間實現年銷售收入3000億元,其中非鋼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沈文榮說,這幾乎是再造一個沙鋼。 可惜的是,這難以被普金華集團這類中小鋼企所複製。事實上,大量的中小型鋼企已經錯過了轉型的窗口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告訴《環球企業家》,此前鋼鐵市場的強勁增長讓大多數的中小鋼企盲目樂觀,而金融危機給了它們沉重一擊。現在已無資金和能力去做大的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小鋼企都將銷聲匿跡。那些善於捕捉市場並精於成本管理的公司還可能變得更好。經曆了“鐵本事件”的戴國芳出獄後低調複出,投資不鏽鋼工廠的做法或許值得效仿—市場對於那些高性能的特種鋼材的需求依然強勁。不過,能做到不破不立的人畢竟是少數。 中國鋼鐵業必須經曆整合。世界經合組織的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鋼鐵產能過剩已經達到三億至五億噸之多。“淘汰在所難免。”當被問及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建議時,赫辛根告訴《環球企業家》,“這條道路25年前歐洲也曾走過。